在这个更加关注并重新思考开源的大背景下,开源社即将迎来十岁的生日,身处于此的开源社,应如何发挥已有优势积累,如何探索新的方向愿景?品牌影响力、社区覆盖面、国际接轨度、开放中立性等,都是开源社的优势特点。希望在共识驱动的信息文明新范式下,通过开源社理事会凝聚共识,守本出新,为开源人打造有生命力的“集市”型平台、多元的门户平台和开放的试验平台;推动开源的生态建设,不是要构建一座精致的人造园林,而是要孕育一片万类竞自由的热带雨林。
在这个更加关注并重新思考开源的大背景下,开源社即将迎来十岁的生日,身处于此的开源社,应如何发挥已有优势积累,如何探索新的方向愿景?品牌影响力、社区覆盖面、国际接轨度、开放中立性等,都是开源社的优势特点。希望在共识驱动的信息文明新范式下,通过开源社理事会凝聚共识,守本出新,为开源人打造有生命力的“集市”型平台、多元的门户平台和开放的试验平台;推动开源的生态建设,不是要构建一座精致的人造园林,而是要孕育一片万类竞自由的热带雨林。
2016年加入开源社,2017年加入开源社执行委员会,2019年度“开源之星”,2020-2023年度开源社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开源发展委员会执委、技术公益大使,木兰开源社区知识产权委员会委员,上海技术交易所专家库专家;OpenSDV汽车软件开源联盟生态运营副总监。 COSCon'16讲师,COSCon'18-23组委会成员,发起并出品过开源硬件、开源公益、开源商业论坛,联合出品过开源风险治理论坛。参与过开源社法律事务组、顾问委员会服务工作组、开源商业化工作组、开源硬件工作组、KCC工作组、开源公益工作组、开源战略工作组、社区合作工作组、小源机器人项目组等相关工作,负责法律事务组和对接法律咨询委员会,推动成立开源硬件工作组。相关工作包括:开展章程/宣言/文案/许可证/协议条款修改及法律咨询研究支持,组织注册,商标申请等;参与中国开源年度报告、木兰开源许可证、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软件物料清单(SBOM)发展洞察报告等的编写,以及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开源创新榜评审;推出开源社年度合作伙伴权益包机制并落地多家合作伙伴的合作事宜;组织或推动多场开源商业、开源硬件、开源公益、开源培训活动或合作;曾撰写发表开源治理相关论文,获国家版权局征文奖项。 在2023年,具体工作涉及通过理事会、执委会讨论推动相关事项并在工作组和项目中落地:1.法律事务组:1)参与开源社章程修改更新;2)沟通推进社会组织落地政策的支持;3)结合新版尼斯分类更新商标申请类目;4)修改审核各类合同并修改完善年度合作协议模板;5)进行硬件许可证调研、编制、议题分享。2.顾问委员会服务工作组:1)年度合作权益方案设计及赞助商特殊合作方案沟通;2)合作伙伴状态追踪;3)潜在赞助商及顾问大使对接方沟通邀请。3.开源商业化工作组:1)组织出品中关村科创大赛开源商业化沙龙;2)参与闭门沙龙嘉宾邀请及交流。4.开源硬件工作组:1)出品COSCon开源硬件论坛;2)推动开源硬件项目孵化。5.KCC工作组:1)参与KCC定位、管理办法修改讨论;2)协调推动部分地区KCC换届;3)参与KCC北京沙龙。6.开源战略工作组:1)参与开源创新榜评审;2)参与OSCAR论坛主持;3)参与CCF开源战略通讯长期点评。7.开源公益工作组:对接CCF公益工作委员会、中科院开放科学项目组、技术公益组织,推进开源公益项目合作。8.中国开源年度报告项目:1)协调对接GitLink;2)参与大事记相关信息的日常收集,进行细分领域的检索梳理总结。9.开源学园:1)参与开源学园模式设计讨论;2)推进确定具体单位的培训合作。10.筹划“开源之家”OSN开放空间网络计划。
推动开源社内部资源的整合盘活、外部网络的协同共创,促进开源社已有优势积累的发挥、新的方向愿景的探索,强化开源社的平台优势和可持续发展。重点聚焦开源治理和开放科学,具体例如推进社会组织落地,开放空间网络、开源讲师库、开源治理资料库、开源大讲堂的建设,以及开源硬件、开源公益的探索等。